古代有针对女子的“三从四德”:未嫁从父、出嫁从夫、夫死从子;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有趣的是,到了民国时期,大文豪胡适却总结了一版针对男子的“三从四德”——
简单说起来就是老婆出门要跟从、老婆的话要服从、老婆讲错了也要盲从;老婆的生日要记得、老婆打扮要等得、老婆教训你要忍得,老婆花钱你要舍得。这样的条例在古代是不可能成立的,毕竟在男女之事上,古人的许多守德规矩还是冲着女子去。
唐代女诗豪李冶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小小年纪被父亲送去出家。李冶是浙江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,唐玄宗开元十八年(730年)出生,她6岁就写下了令人惊艳的诗句,神童指数完胜7岁写出《鹅》的男性诗人骆宾王。
展开剩余70%骆宾王的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”虽然风格活泼,对鹅的形象也刻画到位,但比起李冶写的那首《咏蔷薇》,还是差了不少内涵意境。李冶天生美貌多情,看待万事万物都自带一股愁绪,小时候的她看见院子里开到极盛、眼瞅着就该凋谢的蔷薇花时,心有所感脱口吟出:
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。已看云鬓散,更念木枯荣。”此时李冶的父亲就在旁边,听到女儿念出这样的句子,不禁大惊,连忙追问女儿看了些什么书。得知是女儿自己感怀吟出的后,父亲连连摇头:此女将来必定失德!
为啥这么说呢?原来,李冶的父亲虽然有才,却不觉得女儿有才属于好事,在他看来,女儿家只要本本分分修炼德言容功就行了。而李冶,这么小就能从蔷薇花的开放联想到女儿家的婚嫁,那“未架却”3个字,实际上说的是“未嫁却”,看似怜花,实则怜人!
父亲觉得,李冶天分高是个隐患,将来必定惹祸。因此,女儿才11岁,他就将女儿送进浙江湖州的玉真观,让她出家当了一个女道士。谁能想到冥冥中人自有天运,李冶非但没按照他设想的那样回归“贤良淑德”,反而成了有唐一代著名的女诗豪。
大唐相对较开放的社会风气,让李冶对那些所谓的“三从四德”不屑一顾,就算住在道观里面,也不影响她继续读书学琴墨诗画,广交名士。她不仅跟“茶圣”陆羽成为知交,还大胆写信表白名僧释皎然:
“尺素如残雪,结为双鲤鱼。欲知心里事,看取腹中书。”这可把释皎然吓得够呛,赶紧回信一封断了李冶的念头。那些名士,如刘长卿、崔涣、朱放、房明府等人都以结交李冶为文化圈之荣,但遗憾的是终其一生,李冶都没有遇到愿意对她终身负责的男子。
李冶的名气越来越大,最后甚至传到了宫里,晚年的她被唐代宗李豫召进宫,过了几年无趣的生活,不料几年后她就卷入了武将朱泚叛变的风波里,她迫于无奈为朱泚写了几首赞美的诗。
后来唐德宗杀了朱泚就找李冶算账,下令处死54岁的李冶,从此女诗豪黯然离世,但千年之后,人们却将她与薛涛、鱼玄机、刘采春并称为“唐代四大女诗人”正规配资排名,肯定了她的才华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十大品牌_十大股票配资排行_股票配资前十名观点